最後更新於 2021-02-09
圖文 / 比爾;編輯 / 木木小農
我真正對樸門感興趣是從我們搬到 Sugarloaf 樸門農場裡之後開始的,這裡的農場主是一對夫妻,他們實行樸門生活已經有非常多的經驗了,整個農場運用樸門的知識、技術,打造得非常聰明,這就是我喜歡「樸門」這個概念的地方。
保持、收集水份
這裡的所有東西都彷彿是為了彼此而設計的
舉例來說,為了讓山上的樹木生長的更強壯、更多樣性,他們推倒了一些已經枯壞的樹木,讓陽光照進原本一片陰暗的樹林,使得比較強壯但還沒繁茂的尤加利樹能充分吸收陽光,而那些被推倒的樹幹就沿著等高線橫放,下雨的時候山上的雨水就不會沖刷得太快,被推倒的樹幹也比它還直立時更容易腐化,將養分回歸土地,滋養其他仍活著的樹木。

雨水留下山坡後,藉由一條人工挖掘的壕溝流入蓄水池,而這個蓄水池也不是隨便挖個洞就好的,他們在水流將要流入水池之前多挖了一個水坑,並在交界處放置石頭,一方面能減緩水流沖刷蓄水池的邊緣,一方面能過濾一些雜物,延長蓄水池的壽命。

基地環境觀察與設計

這裡地處內陸(Stanthorpe, QLD, Australia),雨水較少,去年甚至旱災,整年度只降下了190公釐的雨量,因此,保存水分就是這個地區很重要的課題。每一滴雨水都至關重要,他們用每一個屋頂來收集水份,再將雨水導入儲水桶收集起來。
剛好在樸門的一本書裡(地球使用者的樸門設計手冊)閱讀到「用水審計」:
你必須根據旱災的週期和平日每天的用水量來推算需要儲存多少水份才能良好地適應這裡的氣候。
種植區的灌溉

由於他們種植很多的作物,因此,不只要能盡數收集雨水,還要設計出能良好保持水份的種植區。
他們的做法是,是用圓形的菜園,點狀分佈在種植區,每一個圓形菜園的周圍都深挖壕溝,用報紙和木屑填滿壕溝,使每一圈壕溝都是一個良好的吸水、保水空間,由於壕溝的土質較為鬆軟,那圈壕溝也成為了許多地底生物的棲地。
圓形的菜園裡面也在作物底下的土壤表面覆蓋了有機質(如乾草、樹葉),一方面能避免土壤被陽光直接曝曬導致水分蒸發,一方面經過時間、雨水、小生物、細菌腐化的有機質也能提供作物的養分。
黑水、灰水再利用
除了保持水份之外,另一個課題就是減少水的濫用
▍黑水
首先是黑水(廁所的水),他們使用的是生態廁所,省去了沖水馬桶的大量水資源浪費,並且能夠將人糞發酵分解後當作堆肥再利用。
生態馬桶的其中一個形式

廁所是墊高的,裡面的馬桶底下挖洞,在馬桶正下方擺上一個集糞桶,廁所裡提供可被生物分解的衛生紙和用來掩蓋糞便的「sawdust」(看起來像木屑),上完大號後就撈一些sawdust將糞便蓋住。
你可能會以為這樣的廁所會非常臭,你錯了!一點味道都沒有!
當集糞桶滿了之後就帶去發酵(10個月後就可以當作樹木的肥料使用),換上一個空桶,一點都不噁心。 小便的部分,農場主有時會告訴我們菜園裡有些發黃的葉子,請我們將小便稀釋之後過去澆灌,那些發黃的葉子果真在幾天後就恢復青綠色了。如果沒有黃色葉菜要澆,也可以自由地選擇任何一棵樹澆灑。
▍灰水
家庭用水還有另一部分是「灰水」,就是除了廁所用水之外的廢水。
在這個農場產生的灰水都是可被大自然回收的,因為我們用的牙膏、洗衣粉、洗碗精、肥皂,甚至潤髮乳都是選自友善環境的品牌。所有的灰水都會被排到他們製作的生態灰水處理系統。
生態灰水處理系統
第一層是油水分離槽,第二層是水生生物淨化池,再來是沈澱池。中間都會有石礫濾水牆,經過這幾層的處理,灰水在最後的階段是非常乾淨的,可以用來澆灌菜園。

圖中畫的是Sugarloaf Permaculture 版本的灰水處理系統:
第一層:油水分離槽,過濾掉菜渣和油脂
第二層:種植蘆葦的濾水桶
第三層:沙子淨水桶
第四層:美人蕉淨水池,裡面有養魚來吃孑孓
第五、六層:可以用於灌溉的水了!
第六層後面的土地上,他們正在執行種樹計畫。
參考《地球使用者的樸門設計手冊》的進一步說明,蘆葦的根系吸收不要的化學物質,不加蓋的水池(美人蕉淨水池)讓陽光進行殺菌,風吹則增加含氧量。
樸門設計就是這樣,藉由人的智慧,管理大自然給我們的所有資源。
就水而言,每一滴從天空落下的雨水,藉由我們的設計在家園裡保存下來,配合我們的用水計畫和廢水處理系統設計,最大限度地使用它。並藉由完整的家園設計,在雨水過量或稀缺時,我們都能安然度過。